3月22日,《北京市城市生活垃圾焚烧社会成本评估报告》发布。该报告对北京市目前运营的3座焚烧厂和规划中的8座焚烧厂的生活垃圾焚烧的社会成本进行了评估,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环境学院教授宋国君研究组完成。
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收集—运输—转运—焚烧—填埋”全过程社会成本2253元/吨。焚烧处置社会成本中,二噁英致癌健康损失764元/吨,是典型的环境污染外部性问题;焚烧各类补贴325元/吨。焚烧电价补贴构成焚烧厂所获收入及补贴的20%左右,刺激了焚烧企业对垃圾增量和扩大投资的需求,帮助维持了不分类现状,是导致生活垃圾处置高昂社会成本的关键。
据《北京市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三年实施方案(2013-2015年)》及公开报道的建设进度,至2018年,另外8座焚烧厂将正常运行,年焚烧量达597.2万吨,北京市二噁英浓度将继续提高,健康损失将达267.3亿元,即4476元/吨。十一座焚烧厂生活垃圾管理全过程社会成本将达373.2亿元/年,即6250元/吨,总成本预计相当于2018年北京市GDP的1.33%。
而如果实施分类减量,实现源头分类、厨余单独处理、可回收物资源回收利用,能够使生活垃圾管理社会成本从2015年的42.2亿元降低至15.3亿元,降低64%。同时,北京市规划兴建的11座焚烧厂中2/3将存在闲置风险。
报告还建议立即终结生活垃圾焚烧电价补贴政策,用焚烧垃圾处理费表达生活垃圾焚烧处置的全部成本,使社会成本显性化;实施垃圾焚烧全市统筹,确立权责一致的生活垃圾管理主责部门。
中国企业投资协会、清华大学创新发展研究院、中国能源研究会分布式能源专业委员会与中国能源网共同举办的 “2017(第十三届)中国能源战略投资论坛暨'我能'创新火炬奖颁奖典礼” 将于2017年4月28日在北京举行,详情请点击: http://www.china5e.com/subject/show_10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