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01


摘要:最近三大石油公司似乎也加速了改革备战,中石化董事长王玉普更是亲临主持专题会议,研究中石化销售公司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总体方案。


  业内人士称,期待已久的油气体制改革方案或于今年上半年出台。最近三大石油公司似乎也加速了改革备战,中石化董事长王玉普更是亲临主持专题会议,研究中石化销售公司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总体方案。改革提速,三大石油改革的方向在哪、民营油企是否因此迎来机遇,都值得期待。

  “三桶油”已提前布局

  事实上,油气体制改革已经是公认的势在必行的事了,未来上游放开、管网分离、“市场化”等都是大趋势,只是随着改革的大幕持续揭开,这个话题再次进入了公众视野,而“三桶油”的改革布局其实早就开始了。

  就在近日,中石化召开了一次专题会议,研究销售公司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总体方案。董事长王玉普亲临会议并要求,举全集团之力,扎实推进销售公司体制机制改革,并以此为引导,全面推进集团公司各项改革。

  早在2016年底,中石化就已经在油气管网混改上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其下属的川气东送天然气管道有限公司开始对外吸引投资,开始混合所有制改革,中国人寿和国投交通分别以现金200亿元和28亿元认购川气东送管道有限公司合计50%股权。

  同样的,中石油在吸引社会资本,混合所有制改革方面也没有落后脚步。去年12月,中石油召开的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五次会议,通过了《集团公司市场化改革指导意见》、《集团公司混合所有制改革指导意见》。之后随着改革的推进,相继发布了大庆油田电力集团、昆仑能源公司与中心医院三个市场化改革方案,全面深化改革。

  在天然气销售板块,中石油的改革路则要走得更远。早在去年11月,中石油召开会议决定成立单独的天然气区域销售分公司,将旗下各管道销售公司运销分离,并确定了改革时间表。改革后,中石油天然气销售公司将由旗下北部、南部、东部、西部、西南5大区域销售公司组成。

  就在近日,其北方销售公司完成了重组整合并举行了首次工作会,强调要实施市场、资源、能力“三大战略”,建设国内领先的专业化区域天然气销售公司,在具体的实施上,北方公司总经理刘志表示,要通过“跑马圈地”占领区域市场,“厚植根基”巩固现有市场,“深耕细作”潜力市场;同时,强力挖掘现有资源潜能,进一步扩大北方区域市场份额。

  而今年一月,其南方销售公司就已经启动运行。

  中海油则率先实行了总经理负责制,把整个公司的炼化业务加以整合,分离内部各专业公司,使内部职责划分更加明确, 将整个管理体制与国际接轨,为市场化运作铺平道路。

  “市场化”是主旋律

  不管是上游放开、管网分离,还是下游炼化与销售的改革,油气改革方案的核心内容其实就是稳妥的推进“市场化”,打破绝对的垄断,让油气行业稳定而健康的发展。

  未来油气行业的上下游各主要环节,包括矿权出让、勘探开发、管网运输、流通、炼化等都将进行市场化改革,因此这种改革更像是一种多维度、多环节的“链式改革”,不断推进油气领域转变为开放的市场化产业链。

  以中石化为例,市场化、一体化、国际化已经成为了其改革的基本原则,始终围绕市场化的中心,既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提高效益,又坚持市场化的选人用人机制,使市场化的管理与发展理念深入人心。

  中石化近年来不断以市场为导向进行改革,进行油品销售业务重组引资,并组建首届董事会、监事会;推动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定;逐渐转换10万多名员工的用工方式;发挥大企业、多股东的优势,快速发展非油业务等。其在2016年的交易额达到351亿元,同比增长41.4%。

  王玉普表示,为了适应当前的市场竞争,销售公司的体制改革是必须进行的,油品市场竞争本身就相对激烈,要在此竞争中保持和加强自身的主导优势,就必须要拓展国际业务、参与国际竞争,同时也要加大市场化改革的力度。

  民营石油公司的“风险与机遇”

  一直以来,相对于“三桶油”的大手笔,国内民营石油企业的表现都不是很抢眼,大多数的民营石油公司也都因为规模、技术以及政策的限制,自身体量小,只能从事简单的工具与人员服务。

  但是近些年来,部分民营石油公司逐渐发展壮大,他们在国际舞台上表现的更加活跃,海外业务不断扩张,影响力越来越大。在规模与技术达到一定基础后,政策限制又解除的情况下,民营石油公司其实是面对着一个风险与机遇并存的巨大市场。

  风险,其实主要在于民营石油公司的风险承受能力,尤其是投入巨大的上游行业。早在2015年,新疆曾有6个石油天然气区块公开对外招标,这被认为是油气上游改革的试点。但是很多民营企业表示不愿意参与投标,因为他们认为这些招标区块位置不好、无开发潜力,而且低油价行情下,极易导致大规模亏损。

  对于没有雄厚资金支持和技术积累的民营石油公司,冒然投资进入上游油气勘探开发领域风险很大。

  然而机遇其实更大,国有企业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就是巨大的机会。国有企业在体量与技术上有着先天的优势,但是这并不代表他们自身就是完美的,国有企业面对石油行业的巨量投资,通过出让股权而吸收社会资本无疑是最佳选择。这既是企业改革,也是一种互利共赢。

  有人做过预测,中石化如果出让30%的油品销售业务股权,便可从社会上募集高达300亿美元的资金,这无疑是巨大的机会。

  同样的,中石油最早在西气东输三线建设时,为了缓解1200亿投资的压力,引进了宝钢和社保基金以及民营资本组成的国联能源产业投资基金共同投资这个项目,获得外部投资300亿元。

  在2013年,中石油又和泰康资产管理公司以及国联能源产业投资基金投资成立了中石油联合管道有限公司。最近,国联能源产业投资基金还出现在中石油四川页岩气开发项目的投资人名单中。

  可见,在油气改革方案正式出台,政策上的限制打破之后,民间资本以及民营石油公司的机会也是越来越多的。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