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减产还不到3个月,欧佩克国家已经在考虑5月份要延长减产协议的期限了。

3月6日至10日,美国原油库存增长数据超出预料,欧佩克减产缓解全球供应过剩的效果有限,引发市场质疑和看空情绪,国际油价一路下挫逾8%。3月14日,布伦特油价收于每桶50.92美元。
库存高企是引发油价箭头向下的导火索。3月7日,美国能源信息署(EIA)公布数据显示,美国原油库存一周内增长820万桶,总量达5.28亿桶。欧佩克市场发布的月报也显示,今年1月份,OECD商业库存重回30亿桶水平,比过去5年平均水平高2.78亿桶。
一路推高库存的是美国页岩油气的强劲。油服企业贝克休斯此前公布的数据显示,截止3月10日的一周,美国在线钻探油井数量617座,接近去年5月份低点316座的一倍,触及18个月来最高水平,比前周增加8座,比去年同期增加231座。
贝克休斯数据还显示,同期美国天然气钻井数151座,比前周增加5座,比去年同期增加57座。其中美国陆地石油和天然气平台共计743座,比前周增加9座,比去年同期增加293座。美国油气钻井平台总计768座,比前一周增加12座,比去年同期增加288座。
欧佩克的减产努力正在和北美市场的躁动进行极大的对冲。减产并不是毫无效果,根据路透调查,1月OPEC的减产执行率为82%;而根据OPEC自身报告,1月执行率超过90%。在减产执行得如此坚决之下,油价一路冲向了55美元。
从上周开始,油价开始下跌到去年11月的水平,布伦特原油价格跌破52美元/桶。与此同时,页岩油的盈亏平衡价格一路降低。尽管没有准确数字,但是我们可以肯定的是,即使以每桶40美元的价格,也能盈利。
另外,根据报道,美国页岩生产商不仅在经济低迷时期变得更为精干和更具弹性,而且还通过期货合约来对冲未来的产量。
这已经不再是一场国家间或是大企业间的价格战,而是一个垂暮的卡特尔与高度市场化的石油工业之间的宿命对决。欧佩克不止一次的对美国页岩油发生了错判,到了今天应该能够清楚的认识到,减产保价的游戏模式已经不适应现代石油体系了。
一旦美国闲置的钻井平台重新恢复产能,欧佩克即便延续减产努力,也会被再度冲淡。更具弹性的生产让欧佩克陷入了扩产——降价——减产——价格不动,失去市场份额的怪圈。一场没有硝烟的价格战,实际上已经因为欧佩克的减产,而展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