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30


摘要:2017年光伏行业也是极具挑战的一年。


  过年好!

  2017年光伏行业也是极具挑战的一年,据集邦新能源分析,2016上半年中国市场的超额抢装、美印市场的大幅成长,推升今年总需求高达69.5GW。因此根据业内相关报告预估,2017年为太阳能需求高速发展以来几近零成长的年份,过度的供过于求可能使明年下半再现价格失序风暴,不仅组件价格整年跌幅将超过10%,中上游多晶硅、硅片、电池片价格低点都可能再创新低,2017年或将呈现出以下趋势:

  1.中美日市场同步衰退供应链利润低于2016年

  由于中国2017年光伏指标略低于2016年度、美国抢装热潮稍减、日本趸购费率(FiT)持续下调等不利因素,前三大需求国排名将在明年出现变化,EnergyTrend研究副理林嫣容指出,崛起中的印度可能取代日本,登上第三需求大国的宝座。

  然而,印度及新兴市场的成长幅度并未能弥补中、美、日的衰退,一线组件厂为巩固出货疆土,明年报价频频破底,组件市场均价可能由明年初的US$0.38/W,跌至年底仅剩US$0.33/W。在此价格下,不仅中上游厂商将面临极大亏损,一线组件厂也难维持过去15%以上的毛利润区间,整体而言2017太阳能供应连由上至下利润都将低于2016。

  2.第三地产能释放、各地趋于同价

  美国2014年起对中国与台湾两岸祭出“双反”制裁后,太阳能电池、组件产能在东南亚遍地开花,避开了高额税率并因僧多粥少而享有较高售价优势,第三地产能获利良好。然而,中国一线大厂海外军备竞赛战火延烧过钜,从近期快速下杀的美、欧现货价格即可看出端倪,目前第三地产能已足够支应尚有贸易壁垒的美欧两地,使得过去因贸易壁垒而成为高价市场的美、欧两地,目前价格扣除运费已几近与中国市场同价。在明年全球组件价格将更趋一致的情况下,第三地产能的决胜并非取决于产能多寡,而是是否有办法产出单晶或单晶PERC等差异化产品。

  第三地产能投资除了可以避开美欧贸易壁垒双之外,亦能让组件企业直接就近深耕当地新兴市场;但对于在海外只以生产电池片、代工为主力的台厂而言,利润将被持续走低的海外组件价格压缩,难见优势,须严防第三地产能反成企业的运营包袱。

  3.PERC放量领航单晶市占超过32%

  随技术渐趋成熟,PERC已成为代表企业竞争力的指标产品,今年全球PERC产能已达13GW,2017更直逼20GW大关。然根据EnergyTrend统计,今年PERC产量却不到4GW,显示PERC瓶颈不在产能,而在电池的稳定量产性。随着诸多厂家产量、效率同步提升,2017将成为PERC突飞猛进的一年,明年主流PERC组件瓦数将提升至295~300W,产量也有望倍增。

  受惠于PERC产品的高性价比以及领跑者计划的加温,单晶市占率在今明两年持续提升,尤其明年5.5GW的领跑者计画中单晶占有率可能接近八成,加上特定省份释出的领跑者计划、以及扶贫与分布式等屋顶型系统偏好高效产品,使得明年单晶在中国市占将接近四成。林嫣容表示,单晶除了在中国内需大展鹏图外,PERC的高性价比也逐渐拓展出海外市场,比起今年海外单晶市占率持稳,明年海外单晶市占也将显著提升,全球单晶占比将由今年的23.5%上升到明年32%左右,后市可期。

  4.N型市场受PERC性价比压缩市占难扩张

  中国“超级领跑者”计划又燃起厂商投入N型技术的动机,然而N型设备昂贵、技术路线多元、再加上2017降本重要性远高于提效,高成本的N型技术难以拓展。预期HJT、PERT、MWT等技术还是能抢攻特殊需求的小众市场,双面发电的议题也会随着渔光、农光互补的话题持续发酵,然背面发电虽对整体电站收益有很大助益,但目前背面发电的检测、认定等机制都尚待标准化,明年还难以有长足进展。

  整体而言,产业供需失衡及终端市场需求的剧烈波动,造成2016~2017年的太阳能售价都出现急遽崩跌的断层,企业为了能持续生存,须无所不用其极地在降本的同时维持甚至提升产品品质,PERC与黑硅将是达成此目标的双头马车。

  同时,因应价格将再度失序,整体产业链中的企业都将重新思考产品及营利模式的布局,未能在风暴中提升竞争力的厂商将难以度过严苛市况。因此,无论是跟随单晶市占而提升单晶产能配比、做降本先驱导入金刚线或是黑硅产品、还是因应未来趋势跨入下游或分布式市场,企业的定位都需更加明确,以防止被剧烈变迁的环境所边缘化。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