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这片的蓝色疆土上,中国海油人以“敢为天下先”的大无畏气魄,奇迹般地建成了一个“海上”,这标志着中国用不到30年时间走完发达国家百年才完成的海洋石油工业历程。
当下,中国正处于实现工业化的经济高速发展期,由经济高速增长带来的能源需求更在急剧增加。据有关部门预测,在未来30年中,平均每10年中国能源需求总量要增加5亿吨标准煤,再或经过稍长一点时间,中国有可能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能源消费大国。
很庆幸的是,“海上”的打造和海洋石油工业的崛起正好成为挺力中国发展的又一个重要能源支柱,更对国家能源安全系数的提升具有战略意义。而在庆幸之余,我们能否把意识更超前,我们是否能把目光更放远,乘势而为,乘势而上,从海洋油气大踏步跃进海洋能乃至整个海洋业。
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海洋大国,拥有300多万平方公里的海域,拥有6500多个5000平方米以上的岛屿,并拥有1.8万公里海岸线。根据现有调查,各种海洋能蕴藏总量高达10亿千瓦,其中沿岸潮汐能有2000多万千瓦,波浪能有1000多万千瓦。
面对如此之巨大的海洋能资源,令我们非常可惜和遗憾的是,目前,国内海洋能综合开发与利用都尚未进入商业化。而更值得关注的是,中国海洋开发的综合指标不到4%,这不仅低于海洋经济发达国家14%-17%的水平,甚至低于5%的世界平均水平。
不可否认,由于海洋恶劣,也由于海洋能应用技术研发成本高、难度大,迄今国际上海洋能的开发仍处于技术研发和设备研制阶段,未能实现大规模产业化应用。
更为棘手的还有,海洋开发利用中的基础性研究和关键技术,包括海洋能、机械能、化学能、电能的转换机理及转换装置的结构设计,海浪和海流的运动规律及特点,利用与海浪频率的共振而达到高效聚能,强度高、耐腐蚀、比重轻、绝热性能好、弯曲弹性率大的材料研究和应用,海洋表层浮游生物的增殖机制及其与海洋的关系等等皆有待突破。
然而,这一切的现状与难症都不足以能成为延缓或延误海洋能开发的根本理由。因为当今的中国再依靠化石燃料发展经济,不仅投入上的花费越来越大,且还会严重影响人类的,更无法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一份研究报告,目前,中国由燃烧煤、石油、天然气而排放的CO2、SO2、NOX等物质的数量已达到与发达国家相当的程度,仅次于美国与前苏联。按估算,为这些污染物排放的必要的附加支出将要占中国P的5%-6%。
笔者以为,在跃进海洋能和海洋业中,中国海游打造“海上”的成功模式和经验,无疑为我们中国自己提供一个不可或缺的、价值最大的指导和示范。
事实上,在打造“海上”历程中,中国海油始终的质量效益的、协调发展的、环保低碳的、技术创新作为内生增长的驱动力的,都可以直接融入于海洋能开发、海洋业建设里,并成为把握可持续发展的最高准则。
在建设“海上油”过程中,海洋石油人努力传承和发扬的和铁人,形成的以“勇担责任,敢闯新”为主要特征的“海油”,这是光荣传统与时代风貌的完美结晶,必将成为激励开发海洋能、建设海洋业新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