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01


北极星节能环保网讯:上海市绿化市容局说,今年上海的垃圾分类减量再出“新”招,将全面推进单位强制分类覆盖,届时全市公共机构及企事业单位将逐步实现“不分类、不收运”,并开展面向单位的执法工作,邀请市民共同监督,促进单位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同时,增强绿色账户的吸引力,给市民环保行为更多的回馈。



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已连续7年被列为市政府实事项目加以推进,全市垃圾分类减量工作从100个小区试点起步,现已分类覆盖近万个居住区,500万户家庭,6000余个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另外还有200万户的居住区实现了以“绿色账户”为核心的垃圾分类深入动员的“上海模式”覆盖,全市约180万户居民申领了绿色账户卡,实现了按户参加日常生活垃圾“干湿”分类的环保档案记载。

垃圾分类出“新”招

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生活垃圾分类减量的实事项目,为让市民有更高的感受度,以破解城市治理“补短板”为问题导向,出“新”招、出“狠”招:

一、将全面推进单位强制分类覆盖,届时全市公共机构及企事业单位将逐步实现“不分类、不收运”,并开展面向单位的执法工作,通过引逼结合,促进单位生活垃圾分类减量显现实效,形成单位生活垃圾强制分类管理模式,力争在各区形成一批具有引领作用的垃圾分类示范单位。

二、进一步深化市民参与机制,对垃圾分类的示范、达标小区和强制分类单位,开展公示,对绿色账户机制覆盖的小区和创建达标、示范的垃圾分类住宅小区,将社区执行标准、第三方服务内容进行公示,邀请市民百姓共同监督。

三、深化住宅小区综合治理工作,将垃圾分类纳入村民、居民公约,激发住宅区相关主体的积极性,适应垃圾分类对市民主体的需求。

四、深化“互联网+”模式应用,通过加大与大型互联网企业的合作,增强绿色账户的吸引力,秉持“邀百姓参与,给百姓实惠”的初衷,广泛吸引更多具有环保热情、公益理念的企业参与,给市民环保行为更多的回馈。

五、开展更加深入细致的宣传工作,将通过公益广告、典型宣传、专题活动等,不断深化社会宣传动员工作,切实提升垃圾分类实效,真正促进本市生态文明建设。



延伸阅读:

深度|中国垃圾分类存四大病灶 模式亟待再造

从“流浪”到“回家”——听代表委员说说“垃圾分类线路图”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