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01


北极星火力发电网讯:把“能源锅”里的“环保饭”做得更香——写在“中国农林废弃物能源化利用高峰论坛”举办之际


理昂生态能源在高峰论坛上与攸县、罗山、汉川等地方政府签订农林废弃物发电项目合作协议。


参会嘉宾倾听专家主题演讲。


论坛现场。

3年前,衡阳市松木经济开发区新竹村的闵嗣文一家的主要收入来源就是种地养猪。可自从2012年6月,在开始为衡阳理昂生物质发电公司收集秸秆以后,他的生活彻底改变了。从卖自家秸秆到收集周边秸秆,到成为专业的燃料供应商,闵嗣文三年三级跳。

一大早,他就驱车赶往衡阳蒸湘区、衡南县等周边县市,联系稻草、稻壳、竹节、竹渣等农林废弃物,2016年,他平均每天向电厂提供燃料30吨,净利润达1500元。除了给电厂送燃料,他还在电厂谋了一份给燃料卸货的差事。他花30多万元购买了一台卸货机,每天可卸500吨,收入2500元。两项相加,4000元/天,这就是闵嗣文一家目前的身价。

在我国农林废弃物发电企业的背后,有成千上万个被这样改变了命运的“闵嗣文”。

2017年1月8日,由湖南省最大的农林废弃物发电企业——理昂生态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承办的“中国农林废弃物能源化利用高峰论坛”聚首绿城南宁,谋划如何扶持更多“闵嗣文”及其他行业发展的重大命题。

在电力过剩的格局下,发电量仅占我国总发电总量0.8%的农林废弃物发电产业愈发微不足道。但面临“十面霾伏”、环保亏欠的严峻现实,加快农林废弃物发电产业发展又尤显急迫。如何调和能源产业与环保产业的这对矛盾?国内40多家主流媒体聚焦峰会,凝神谛听。

农林废弃物发电产业的融合发展,正在日益拉长环保惠农价值链

面对从垃圾围城到垃圾围村的窘迫现实,面对一处处“乡愁”变“乡臭”的严峻态势,以发电为主要形态的农林废弃物能源化利用产业在我国应运而生。

自2006年我国诞生第一个农林废弃物发电企业以来,我国已投运和在建农林废弃物发电项目302个,年处理农林废弃物近9000万吨,年产出环保电力约500亿千瓦时,节约标煤2000万吨/年,减排二氧化碳5000万吨/年,通过燃料采购每年为农民直接增收270亿元,通过上下游产业链和就业带动为项目区农民带来的间接收入更是不可估量。

据理昂生态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郭振军介绍,凡是农林废弃物发电企业落户的地方,围绕电厂产业链上下游提供原材料收集和相关劳务服务便成为当地农民就业的重要渠道和收入的重要来源。

农林废弃物发电产业“小买卖,大惠农”“小电厂,大生态”“小产业,大民生”的行业特征日益凸显。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