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30


北极星节能环保网讯:由于地上污水处理厂无法解决臭味污染、噪声污染以及土地资源占用大等问题,促成地下污水处理厂在我国的建设大有方兴未艾之势——从第一座地下污水处理厂诞生以来,短短几年中,我国已竣工几十座规模悬殊、日处理能力从几万立方米到上百万立方米的地下污水处理厂。

然而,凡事均有利弊。在建设、运行等方面缺乏规范,管理经验相对不足等背景下,地下污水处理厂是建还是不建?一旦决定开建,又有哪些环节需要重视?建成之后,又该如何做好运行管理?对此,桑德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姜安平给出了他的建议。

对于国内接连不断涌现出的地下污水处理厂,我认为主要是受‘一窝蜂’思维影响,属于一种‘赶潮流’的行为。我不希望,地下污水处理厂在未来成为主流,因为它的成本实在太高。

——桑德集团总工程师姜安平



姜安平,留美博士,中关村高端领军人才,中关村青联委员。负责国内外水处理项目近百项,参加中国及美国十余项研究。2002年加入桑德集团,现任集团总工程师。

不能一窝蜂随大流

《水工业市场》:资料显示,当前我国已建成的地下污水处理厂超过10座,在建的超过30座。如此快的建设速度,是否与我国的高速城镇化步伐密切相关?它会成为大中型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的主流么?

姜安平:的确,地下污水处理厂的建设速度与我国城镇化发展紧密相关,它在国内获得快速发展,原因有二:一是城镇化高速发展,导致用地紧张、原建的地上污水处理厂对周边环境影响令人难以接受;第二点则更为重要,那就是在我国,做很多事情喜欢“一窝蜂”,以前推广氧化沟技术一窝蜂,现在又认为建设一个地下污水处理厂就是时髦的、先进的。

总之,国内接连快速建成地下污水处理厂,“一窝蜂”赶潮流的原因更多一些。所以,我不希望地下污水处理厂在未来成为一个主流,因为它的成本实在太高。

在大城市建设地下污水处理厂,那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我们都知道,在老旧城区的地面上,如果需要建设一座污水处理厂,管网受限(只能通到指定位置),如果再想搬出去,管网的成本很贵,地皮价格也特别贵,所以只能朝地下发展。

但如果在新城建设之初,在城市建设刚起步的时候就做好规划,将管网布置到合适的位置,那么将污水处理厂建成地上式是更合理的,因为地下污水处理厂不仅建设成本和运营成本高,而且在安全性等各方面的要求也颇为苛刻。

地下污水处理厂的占地并没有明显减少,如果是全地下式的话,其占地甚至比一些结构紧凑地上式更大。因此,也可以考虑一些变通方式,比如直接建一个大池,分为不同功能区,然后覆土,预留一些操作孔,有效解决臭味问题。在池上建设各种其他建筑物,这种方式不是全地下污水处理厂,只池子在地下,其他都在地上。

延伸阅读:

案例赏析|正定新区全地下污水处理厂工程设计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