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环保网讯:据不完全统计,仅2016年一季度全国各地就有50多个垃圾焚烧项目拟建和在建,但许多项目信息一公开,便遭到群众的集体抵制。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统计显示,2016年上半年,规模较大的环保类群体性事件至少有52起,其中千人以上规模的就有12起。事件诉因中,涉垃圾类的有19起,涉工业污染的19起,涉变电站的6起,涉污水处理的1起。因而,在焚烧技术非常成熟的今天,如何规避垃圾焚烧厂建设中邻避效应,与市民达成共识以及形成良好的交流,仍然是非常重要的课题。

>>国际成功经验
与当今我国经济发展期极为相似的是日本20世纪60~70经济恢复年代,当时的日本也面临了大量环境污染的问题。对于突增的垃圾产生量,焚烧厂的建设是必要的,但由于市民反对运动而使得焚烧厂建设无法进行的案例在日本当时极为常见。后来日本采取公平负担、与市民建立起良好的沟通、联系机制,并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慢慢使得垃圾焚烧厂与市民和谐共存。

图1 日本某市新建焚烧厂的选址流程
科学且公开透明的选址流程
图1为日本某市新建焚烧厂厂址的选择流程。
首先讨论选址方法,进而由研究委员会研究所需用地面积、地形等事项后,提出对象区域并编制区域图进行讨论。在此过程中,公募召集市民以及地方自治体来参与讨论。讨论后选出全部候选地,再对这些候选地的信息分析整理、评价。最后,根据评分,进而选定厂址。纵观整个过程,在选择厂址的关键节点让公众参与其中,体现了该市选址的公开透明以及民众参与的重要性。

图2 日本某市改建焚烧厂的方案制定流程
图2为日本某市对现有的焚烧厂进行改建的方案选择流程。该市现有的垃圾焚烧厂,已经运行34a,出现了严重老化等问题,需要改建。确定改建方案流程是:首先明确基本理念,即要将该焚烧厂筹划改建为“森林中的再生工厂”;再确定以建设安心、安全、经济高效的新垃圾焚烧厂为目的的基本方针;进而由研究委员会和技术委员会编制报告,最终得出焚烧厂建设的基本方案。在研究委员会和技术委员会编制报告书,以及最终的建设基本方案的制定过程中,都积极请市民提出意见并参与制定。
延伸阅读:
一座焚烧厂怎么摆脱邻避?看看这个或许有启发
化解“中泰事件”在原址建垃圾焚烧厂 杭州如何解开了“邻避”这个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