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01


北极星节能环保网讯:12月18日,我国中东部持续大面积重污染天气,日均浓度达到重度及以上污染的城市共有71个,其中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城市共53个。多地空气质量指数小时值“爆表”

19—21日不利气象条件持续,污染物扩散条件极端不利,重污染天气影响范围和污染程度呈逐步上升趋势。22日,随着冷空气南下,污染情况有望逐步缓解


12月20日,雾霾导致首都国际机场航班大面积延误。

近日,我国一些地区特别是北方发生持续大面积重污染天气,多地出现“爆表”情况,引起舆论高度关注。针对社会公众对于重污染天气存在的一些误读和疑问,环保部专门邀请权威专家做出解读。

1问:京津冀的雾霾主要是蒙陕晋的污染造成的,而其自身产生的污染是次要的?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柴发合研究员:大量的观测分析和模式研究都表明,京津冀大气重污染主要是本地积累加上外地传输导致的。其中,京津冀三地自身的排放量大是最主要的因素,对PM2.5污染的贡献约为70%。京津冀区域国土面积虽然只占全国的2%,但2014年常住人口占全国的8%,煤炭消费占全国的9.2%,单位面积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粉尘排放量分别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3倍、4倍和5倍。在冬季采暖期间,京津冀主要城市的二氧化硫日排放量比年均水平增加近一倍,一次PM2.5增加50%左右,氮氧化物和PM10增加20%左右,挥发性有机物增加10%左右。冬季采暖期间京津冀本地污染物排放强度大,是重污染天气高发的根本原因,一旦气象条件不利,就可能形成重污染。

周边省市的区域传输对京津冀PM2.5污染的贡献约占30%,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山东、河南两省的污染排放。治理京津冀区域大气污染,有必要对京津冀及周边地区进行联防联控。

2问:内蒙古风力发电场和三北防护林使北方风力衰减,导致京津冀雾霾无法被吹散?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徐祥德院士:国内外的相关研究认为,发展风电对局地风速虽有一定影响,但影响的范围非常有限。丹麦科技大学和清华大学的研究结果表明,风电场对下游几公里到几十公里范围的地面风速有明显影响,但超过100公里,影响可忽略不计。以北京为例,北京市中心距离内蒙古400多公里,距离张家口约200公里。所以内蒙古和张家口地区的风电不会对北京地区风速产生显著影响。

防护林带对风场的作用主要是大气边界层以下的近地层影响。而能驱散京津冀区域重污染天气的是大范围冷空气来袭或降水“湿清除”效应。冷空气影响范围垂直方向远远超过边界层或1500米以上的,其水平尺度可达百公里以上,三北防护林不可能阻挡冷空气或寒潮,并影响下游大范围区域风场。

3问:雾霾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成分如何?

北京大学谢绍东教授:PM2.5的来源非常复杂。研究显示,大气中PM2.5的主要化学组分包括:有机物质、元素碳、硝酸盐、硫酸盐、铵盐、氯盐、痕量元素等。各地来源解析结果表明,目前PM2.5的主要来源是燃煤、工业、机动车、扬尘和生物质燃烧等。各个城市和地区视产业结构各行业排放比例有所不同,例如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因产业结构调整,工业和能源生产行业排放较少,机动车对PM2.5的贡献相对较大。PM2.5组分在空间分布上有一定的差异性,即使是在北京市的不同辖区,组分也不完全相同。

延伸阅读:

雾霾加重背后: 重工业生产加快 或为重要原因

专家解读重污染天气相关问题:关于雾霾 这些你该知道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