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01


北极星节能环保网讯:人工湿地因其成本低廉、易于维护的技术优势在此类地区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截至目前,人工湿地已被证明是处理生活污水的一种经济有效的手段,并且已在国内外得到广泛应用,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成为生活污水处理的主流工艺之一,尤其适宜在农村推广。

但从实际运行来看,我国北方寒冷地区城镇集约化程度不高,小城镇数量众多、地点分散、污水无害化处理设施缺乏。受到低温胁迫的影响,在北方寒冷地区,人工湿地运行周期短,甚至冬季无法运行,从而限制了该项技术的推广应用。


低温对人工湿地去除效率的影响

1

低温对有机物和ss 去除效率的影响低温条件下,大部分植物枯死,微生物活性降低,限制了去除效率。不溶性有机物通过湿地的沉降和过滤被生物利用;可溶性有机物被微生物代谢得到去除,最终生成CO2和H2O。污水中SS的去除是由于植物根系、密集的填料相互协同,对污染物物理沉降、截留和过滤作用实现的。冬季植物根系仍然可以起到拦截作用,故对SS去除效率较高。

2

低温对脱氮除磷的影响

冬季低温条件下,人工湿地脱氮除磷的效率普遍较低。冬季低温会阻碍植物的正常生长,导致其生物量和对营养物需求的变化,使 植物 对氮磷去除率下降。低温条件下,微生物 的新陈代谢受到影响,数量和活性下降。脱氮微生物受低温影响较大,有研究表明,硝化作用在4℃以下趋于停止,而硝化作用是除氮的限制步骤,故冬季人工湿地脱氮效率降低。低温条件下,水体中 溶解氧 的缺乏将影响聚磷菌过量吸收磷,同时微生物原先在好氧环境下过量吸收的磷又重新释放。如果水力停留时间缩短,过大的流速可能将系统中沉积的磷素冲出,造成整体上磷去除率的下降。


解决方案

低温条件下强化人工湿地措施

人工湿地冬季运行效果不佳,是制约着中国北方地区广泛应用的主要因素之一。通过冬季运行实践汇总,发现采取适当的冬季保温措施(如表面覆盖、对裸露地面的输水设施进行保温等)和优化运行管理方式(如强化预处理、连续进水、定水位出水、保持适当进水量等),保证了人工湿地冬季的稳定运行及各类污染物的高效去除。说明人工湿地在中国北方冬季低温运行是可行的。在采取适当措施后,北方潜流湿地的冬季运行仍可维持较好的处理效果。

1

保温

低温条件下人工湿地在运行过程中应注重保温,覆盖隔离物是最简单有效的方法之一。通常认为好的覆盖物应具有以下性质:分解不会给系统带来二次负荷;pH值中性,有营养平衡成份;结构蓬松,隔热效果好,不会堵塞滤床;保水性好。

2

优化配置

① 优化设计湿地类型

延伸阅读:

【分析】污水处理新工艺:图解人工湿地技术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