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01


北极星节能环保网讯:雾霾——当下中国「成长中的烦恼」。国外许多城市也曾身陷「霾伏」,也都经历过长期系统治理,有些仍在和雾霾战斗。他们的治理历程带给我们什么启示?

从20世纪初,美国工业城市洛杉矶就饱受大气污染的困扰。1943年的「洛杉矶烟雾」事件和之后发生的「光化学烟雾」污染,让洛杉矶政府和市民下定决心,采取措施根治雾霾。

「天使之城」变为「雾霾之城」

第二次世界大战极大地提高了工业发展水平,也带来了空气污染。根据气象记录,1939年到1943年间,洛杉矶市能见度迅速下降。

1943年7月26日,更严重的状况发生了。当日,烟雾笼罩城区,明明是白昼,却昏天黑地,能见度只到3个街区以内。当时正值酷暑,在热浪之下,「毒气」变本加厉,袭击人们的眼睛和喉咙,使人产生难以忍受的刺痛之感。由于当时正在同日本作战,人们甚至怀疑遭受了敌方的「毒气攻击」——这就是有名的1943年「洛杉矶烟雾」事件。


▲1943年,光化学烟雾笼罩下的洛杉矶

1945年,二战结束了,但是对雾霾的战斗却刚刚开始。1952年和1955年,洛杉矶先后发生了两次严重的「光化学烟雾」,每次都造成数百名65岁以上老人因呼吸系统衰竭而死亡。

警钟正在敲响,洛杉矶已经从「天使之城」变为「雾霾之城」,城市的天空被讥讽为「冲坏了的胶卷」。

凶手指向汽车尾气

1943年,洛杉矶在分析雾霾产生的原因时,首先想到的是位于市区的南加州燃气公司生产厂,它生产一种合成橡胶原料的丁二烯产品。在公众的压力下,该厂被迫临时关闭。

但是雾霾并没有减少,反而越发频繁。人们开始意识到,雾霾产生的原因并非想象的那么简单,而要消除它也不是一夕之功。

1952年,加州理工学院化学家Arie J. Haagen-Smit首次提出,雾霾形成与汽车尾气以及光化学反应下的气粒转化有着直接关系,并指出臭氧是洛杉矶烟雾的主要成分,这与美国东部污染主要来自燃煤和重油产生的二氧化硫有明显不同。他的结论,成为大气污染治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研究。


▲光化学烟雾是在阳光照射下,大气中的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和氧化剂之间发生一系列光化学反应而生成的蓝色烟雾。其主要成分有臭氧、过氧乙酰硝酸酯、酮类和醛类等。

科学家的研究让洛杉矶市民意识到,自己选择的生活方式造成了目前的污染,心爱的汽车就是污染源——这需要很大勇气来面对。

40年的治霾之战

洛杉矶治理雾霾之战从1943年开始,到上世纪80年代末治理雾霾的成果开始逐步显现出来,洛杉矶空气质量有了明显改善。这与美国联邦政府和州政府采取的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措施紧密相关。

延伸阅读:

追根溯源:求解治霾路上的三大迷局

3年360亿!北京治霾效果怎么样?大数据给出了答案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