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01


北极星节能环保网讯:乌鲁木齐市生活垃圾填埋气体发电二期项目于2016年底并网发电,这意味着乌市生活垃圾填埋气体发电项目全部建成,该项目一年发电量可供1.6万户居民使用。让垃圾转化为电能,这只是乌市固体废弃物处置中心大浦沟固废处理循环经济产业园区的一个功能。这里不仅能处理垃圾,还能让垃圾变废为宝。近日,记者对这一园区进行了探访。

1 发电项目碳减排效益显著

一月中旬,记者来到距离市区18公里的乌鲁木齐市固体废弃物处置中心大浦沟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该填埋场已于2016年6月30日封场。站在填埋场最高处记者看到,整个填埋场是个狭长形状的凹地,在这里不仅闻不到垃圾腐败的臭味,也看不到垃圾填埋气体发电厂冒烟。填埋于此的垃圾上覆盖着一层HDPE防渗膜,一排排废旧轮胎压在膜上避免其被风刮起。每隔一段就有一个竖起来的管子即抽气井,这里就是垃圾填埋气体发电厂的原料所在地,129口抽气井如同人体的毛细血管一般,将垃圾发酵后产生的臭气抽取到填埋气体收集站后,通过一根直径400毫米的地埋管道,输送至百米外的发电厂预处理车间,除湿并提纯后的填埋气,经过发电机组燃烧驱动后最终变成了电。




乌市固体废弃物处置中心宣传教育基地

据垃圾填埋气体发电厂运行班长谢朋军介绍,乌市生活垃圾填埋气体发电项目是全疆首个垃圾填埋气体发电项目,年发电量约为1500万千瓦时,可供1.6万户居民使用,年减排温室气体二氧化碳当量约10万吨,产生的余热可为中心园区1.85万平方米的建筑供暖,同时有效控制了有毒有害气体的排放。

据介绍,我国提出实现固体废弃物无害化、资源化、减量化作为控制固体废物污染的技术政策,目前对城市垃圾的处理,较为普遍的方式是焚烧、堆肥和填埋三种,新疆目前普遍采用填埋处置方式。

“垃圾发电不是我们的主要目的,垃圾处理无害化才是第一位的。”乌市固体废弃物处置中心宣教科负责人汪东说,垃圾的资源化利用其实是围绕垃圾处理来展开的。乌市固体废弃物处置中心生活垃圾填埋场于2003年7月投入运行,这块140个标准足球场大小的垃圾填埋场,截至2016年6月30日共计处置生活垃圾961.41万吨,占全市生活垃圾处置总量的90%以上。由于垃圾的降解,其中的有机物在厌氧的情况下发酵会产生大量填埋气(主要成分为甲烷、二氧化碳及少量硫化氢等气体),如果不对其进行导排燃烧处理,就会成为大气污染源,还会引起填埋场火灾和爆炸事故的发生,甲烷是公认的最影响气候变化的温室气体,其制造温室效应的能力是二氧化碳的20余倍。垃圾填埋气体发电项目一年的碳减排总量相当于三个乌鲁木齐植物园吸收的二氧化碳总量。

垃圾填埋气体发电项目是乌鲁木齐市委、市政府以特许经营方式打造的民生建设精品工程和循环经济发展的亮点工程,对提高垃圾无害化和资源化处置利用水平,改善人居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