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节能环保网讯:(一)
从去年年底开始,重污染天气强势登场,连续的雾霾,让整个网络情绪、调侃、焦虑甚至谣言满天飞。吐槽、抱怨能引起重视,但人们更需要的是真实的信息、理性的思考和有力的行动。蓝天白云、绿水青山是我们的向往,一个充分理性的社会也是我们的向往。
昨晚,环境保护部掌门人陈吉宁主持召开媒体见面会。
在开场白中,陈吉宁简单却沉重的表达了他此时的感受,“作为环保部长,看到这样的污染天气,我感到很内疚和自责”。
陈吉宁提到“我们最大的问题是,冬季改善的幅度非常小,甚至没有多少改善。跟2013年比有改善,但是2016年与2015年比没有改善。我们面临的问题是,一些措施在冬季之前是管用的,到了冬季之后、进入供暖期,我们的措施还很不够。”
有网友评价:这才是真正敢说实话的良心官员。
记者问:“现在老百姓有迫切的期待到底我们什么时候能呼吸上新鲜的空气,能不能请你预测一下?”
他坦言:这是一个非常难以预测的问题。这个问题比较复杂,涉及背后非常复杂的经济活动和社会接受程度,也取决于我们在技术上能不能有更快的突破。美国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花了很长时间来找原因,我们现在原因找得比他们要快一些,治理的措施力度也比较大,但是我们有我们的困难。今天让我讲大概多长时间一定能解决,不符合科学规律,认识上没有到这种程度。
其实任何立竿见影的承诺诸如“提头来见”多少显得有勇无谋,毕竟问题的解决最终要依靠理性而不是情绪。
(二)
细心的人会发现,这场媒体见面会有一个明显不同的地方,就是发言人身后有满屏的数据。
在现场,陈吉宁如同一位专家用数据、事实说话,剖析问题、阐释对策,展现学者风范。
事实上,他也正是环保领域的权威专家,长期致力于环境系统分析方面的研究工作。
1981年,陈吉宁考入清华大学,硕士毕业后赴英留学,在英国帝国理工医学院土木系环境系统分析专业攻读博士学位。1998年回清华任教,1999年任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主任,2012年任清华大学校长。
2015年1月,他离开清华园,成为环保部党组书记、部长,治理中国环境的重任落在了他的肩上。
陈吉宁任清华校长期间,留给学生的印象之一就是朴实、有亲和力。
2012年4月,有这样一张照片曾走红网络。陈吉宁骑着二八自行车,与同样骑着自行车的中国工程院院士、煤清洁燃烧国家工程中心常务副主任岳光溪聊天,被学生拍了下来。
还有2013年10月31日,在清华大学主楼后厅,学校本科生特等奖学金候选人的答辩会已开始一个半小时,陈吉宁悄悄从侧门走了进来。他并未打断答辩过程,而是走到最后一排站着,和其他同学一同站着听完了答辩。
2016年6月20日,世界顶尖权威期刊《自然》评选出了10位“中国科学之星”,并配以肖像插画和介绍,陈吉宁入选。
延伸阅读:
实录 | 大气污染防治媒体见面会 陈吉宁答记者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