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01


北极星节能环保网讯:我国农林废弃物发电产业目前的总发电量在整个电力产出中占比不到1%,它的主体价值不是因为能发电,而是因为需要环保

在电价补贴之外,目前,安徽、江苏、山东等省和东北地区都相继出台了对秸秆收集处理的补贴标准,应总结经验,予以推广,出台更加灵活的成本补偿机制


“当前中国农林废弃物总量正呈逐年增长之势,对环境的压力不断加大。”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常纪文在日前举办的首届中国农林废弃物能源化利用高峰论坛上介绍说,未来解决上述问题的重要方式之一,是利用农林废弃物发电。

然而,我国农林废弃物发电产业目前的总发电量在整个电力产出中占比不到1%。不少与会专家认为,虽然农林废弃物发电产业环境效益明显,但经济效益不佳,需要更多支持政策。

小电厂怎样撬动大生态?

农林废弃物能源化道路10年来,形成“上下相连、产业共生”新模式

2006年,我国诞生第一家农林废弃物发电企业,不经意间农林废弃物能源化的道路已走过了10年。

据中华环保联合会副主席孙晓华介绍,10年来,中国已投运和在建农林废弃物发电项目302个,年处理农林废弃物9000多万吨,每年为农民增收270亿元,年供电量约500亿千瓦时,年节约标煤200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5000万吨。在遏制秸秆露天焚烧、推进县域工业园区清洁排放、发展农林业循环经济产业链、带动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显示了独特优势。

在广西贵港市覃塘区林产品工业园,贵港理昂生物质发电厂给园区的林产品加工企业集中高质量稳定性供热,使整个园区由处处冒烟转变为只有一根烟囱对外,实现达标排放。同时使园区各林产品加工企业不再因天气、季节、昼夜等因素停产,成倍提高了林产品加工基地的产出规模。反过来,林产品加工企业又为电厂提供了更为充足的原料补给,探索出了一条林业废弃物能源化利用的有效途径。

记者了解到,农林废弃物发电产业“小电厂、大生态”的行业特征日益凸显,贵港市鸿盛隆木业有限公司正是受益者之一。

据厂长吕逢良介绍,以前公司采用的是单一自备燃煤小锅炉进行生产供热,不但供热稳定性没有保障,生产的木板次品也较多,运营成本高,环境风险大,制约公司发展。自贵港理昂生物质发电公司2016年4月对覃塘区林产品工业园集中供热后,公司通过购买供热,省去了锅炉设备购置、维护等开支,可随时打开供汽管道阀门进行全天候生产,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吕逢良说,园区集中供热后,公司产品合格率由原来90%上升至98%,产量由每天生产5000张提高至8000张,由原来单一压板生产扩大至集烘板、压板一套完整流水线作业。产品走出广西,畅销广东、上海、四川、湖南、云贵等地。

同时,农林废弃物发电厂进了村,秸秆变成金。在农林废弃物发电企业的周边,农林废弃物收集商用专业的收集打捆机械,将稻草、麦秸、棉梗、甘蔗叶等就地压缩成型,然后运往电厂,切断了农林废弃物对农村土壤、水源和空气污染。

据了解,在我国300多个农林废弃物发电企业覆盖的广大地区,燃料收集商已经不下一万个。他们上联企业、下联农户,成为农林废弃物发电产业环保惠农的利益纽带。这种“上下相连、产业共生”的融合发展新模式,正推动着我国农林废弃物发电产业持续发展。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