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30


摘要:“一带一路”的发展倡议,其核心是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二十一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钱从哪里来?


  减让式资金支持都是用于政府吃饭,还比较容易诱发政府腐败,导致政府不作为。

  开发性金融也是各个发展中国家比较乐意的融资方式,但是现实是,开发性金融显然满足不了需求。

  中国的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还是比较完善的,特别是开发性金融领域,中国经验很丰富。

  但是从中国金融本身的存量能力看,显然也不足以支撑这么庞大的融资需求,而且会增加中国本身的金融风险。

  从现实来看,可能更合适的办法,是推动新金融中心,寻求南南国家的金融合作。

  一般认为,“一带一路”是穷国集中地,恰恰忽略了“一带一路”上也有世界级土豪国的存在。

 

  “一带一路”的发展倡议,其核心是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二十一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钱从哪里来?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最近就这个问题发表了专文论述。他指出,这么大的发展计划,不可能靠单一的国家融资,也不能靠减让式资金支持,需要运用市场力量和沿线国家的力量,多方面、多样化融资。

  具体怎么来融资?周小川提出了三点,运用开发性金融,推进金融机构和金融服务的网络化布局,积极发挥本币作用。作为一位经历过中国银行业重组以及资本市场建立的银行家,周小川对于“一带一路”区域发展项目融资的担忧,是有依据的。

  通常来讲,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提供紧急资金援助,当然很多时候会附加一些财政约束条件,而世界银行提供优惠贷款。但是客观而言,对发展中国家的大量资本支持,还是来自国家之间的融资。中国就有过大量使用日元贷款的经验,这种贷款就是减让式资金支持。类似的还有美国每年给埃及约十五亿美元的援助,目前这一角色已由沙特取代,这笔钱一直都是埃及政权重要的财政支持。

  一般而言,减让式的融资支持没有针对专门的发展项目。遇到有发展能力的政府,尚能起到推动发展的作用。但是更多的事实是,减让式资金支持都是用于政府吃饭,埃及如此,约旦更是被称为靠供养生活的政府。在很多时候,这种减让式资金还比较容易诱发政府腐败,导致政府不作为。比如埃及穆巴拉克时期政府热衷寻找各种援助,改革和建设发展的意愿并不强烈。

  与减让式资金支持不同,开发性金融是对应专门的发展项目,有完善的投资风险分析,有资产抵押,也有投资回报承诺。目前看,开发性金融也是各个发展中国家比较乐意的融资方式,但是问题还在于钱从哪里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路基金影响巨大,广受欢迎。此前,非洲开发银行、亚洲开发银行也都运作多年,已有现成套路,但是现实是,开发性金融显然满足不了需求。

  发展中国家需要发展,这显然是一个主要原因。但根本原因还是目前开发性金融融资方式有限,资金还是主要来自国家支持,缺少融资渠道。从根本来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都是金融不发达国家,缺少金融基础设施。也就是周行长指出的第二点,金融机构和金融服务不足。其直接后果就是本币能力偏弱,更加依赖于国际硬通货。

  从已经公布的数据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发展项目融资,主要还是通过中国国内金融机构来实现。国家开发银行和进出口银行,目前在“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和地区的贷款余额达2000亿美元。中行对“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年底授信支持也达1000亿美元。虽然说中国的金融业一直被诟病,但是矮子里面挑将军,中国的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还是比较完善的,特别是开发性金融领域,中国经验很丰富。所以把国际融资转化为国内融资,这是自然的选择。

  但是从中国金融本身的存量能力看,显然也不足以支撑这么庞大的融资需求,而且会增加中国本身的金融风险。所以周小川特别强调要发挥国际金融中心的作用,推动金融监管当局的合作。显然这个问题又回到原点,想要国际金融中心发挥融资作用,那么就需要“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金融制度和市场有较大的改革,显然这本身就是一个“长期建设项目”。

  建设电网要钱,建设金融体系也要钱,现有条件下,加快发展必然需要多方面并举。从现实来看,可能更合适的办法,是推动新金融中心,寻求南南国家的金融合作。伦敦、纽约是传统金融中心,迪拜、上海显然是新的金融中心。从新金融中心发展而言,大力推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金融业务,也是增强自己地位的好办法。

  一般认为,“一带一路”是穷国集中地,恰恰忽略了“一带一路”上也有世界级土豪国的存在,比如阿联酋、卡塔尔等国都坐拥上万亿美元主权基金,到处寻找投资机会。相对于其他国家孱弱的开发能力,中国有着强大可靠的项目开发能力,可以保证这些投资能低成本运作,有效规避开发风险,保证资本回报。目前中国在瓜达尔港开发就是这一方式,巴加莫约港、苏丹港、吉布提港也都是这一合作方式。

  运用本币融资无意是成本最小的融资方式。考虑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本币过于虚弱,增强其本币能力也是其国家发展的重要内容。目前人民币已经和22个“一带一路”国家进行了本币互换,与8个开展了人民币直接交易,与7个开展了人民币清算业务。这些都是在双方贸易关系比较稳定的情况下,降低融资和交易成本的考虑。

  从更长期角度看,还应该培养“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金融习惯。能够运用本地储蓄融资,是最直接的办法。但是储蓄能力是发展中国家很大的一个短板,这些国家很少有居民愿意储蓄,本身就是因为没有理财能力,对本币不信任等等。短板不意味着不能改善,尤努斯银行在孟加拉的成功,就显示“穷人”也有信用,也愿意储蓄。如果人民币交易能建立有效的渠道,直接支持居民储蓄,那就意味着成功的培育了这些国家的金融能力。长期来看,这才是解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唉发展融资的通衢大道。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