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对于石油行情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油价。对于未来的国际油价你如何看待呢?
身处石油业的每个人都在想,石油业行情会朝着哪个方向发展。
未来石油行情的好坏,决定年轻人愿不愿继续投身石油,企业主该不该继续投资石油。
对于石油行情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油价。对于未来的国际油价你如何看待呢?
OPEC延长减产协议达成
对于国际油价的敏感程度,恐怕这世界上没有谁会比OPEC更高。因为OPEC组织成立的初衷,就是为了控制油价(更确切地说是为了提振油价)。
所以,OPEC的一举一动就是国际油价的风向标。而这块“风向标”最新的指向是:未来2年,油价难涨!
5月25日,OPEC在维也纳举行了第172次成员国会议。OPEC和俄罗斯等产油国达成协议,将当前180万桶/日的减产协议延长9个月至2018年3月。
令不少人意外的是,这一看似利好油价的决议公布后,却让国际油价出现近5%的暴跌。
在当日,7月WTI原油期货合约收挫2.46美元,或4.8%,结算价报每桶48.90美元/桶;7月布伦特原油收跌2.50美元,或4.6%,结算价报每桶51.46美元/桶。
减产继续,为何油价暴跌?
OPEC和非OPEC国的减产协议已经执行近半年时间,国际油价非但没有出现增长,反而在过去一个月多次出现下跌,WTI原油甚至跌至44美元/桶之下,回到2016年减产协议达成之前的水平。
美国原油产量持续增长,这让市场开始怀疑OPEC减产的力度不够。在本周的延长减产协议达成之前,有不少人预期OPEC和非OPEC会加大减产执行力度,以求加速石油市场的供需平衡。
不少业内人士分析,预期OPEC加大减产力度的情绪助长了油价,在过去近2周时间,油价也扭转跌势,一路向上。
而此番OPEC只是单纯决定延长减产协议时间,并没有加大减产的力度。这一结果不及市场预期,导致油价瞬跌,WTI原油再一次回到了50美元/桶之下。
油价难有起色
OPEC和非OPEC达成了15年以来的首次减产协议,并且在执行半年之后还做出了延长协议的决定,这一努力本来实属难得。但结果却换不来油价的上涨,那这一减产协议的意义何在?
对于这样的结果,OPEC究竟是怎么看的?究竟是自身无奈,还是象征性安慰大众?
OPEC减产量仅为全球石油产量1.8%
按照2016年第四季度全球石油9790万桶/日的供应量算,OPEC减产的这180万桶/日,仅仅占到供应量的1.8%。
OPEC和非OPEC国减产,仅仅能减少全世界1.8%的石油供应。OPEC如何能够通过这1.8%的供应量减少拯救油价呢?
当今油价的低迷无力,和全球石油库存的高企有不小的关系。据国际能源署的数据显示,经合组织国家(OECD)在2017年3月份的石油库存比过去5年的平均库存量高出近10%。
OPEC正是希望通过减产,将当前过高的全球石油库存降低到历史平均水平,以实现油价稳定(或上涨)。2017年前5个月,OPEC的减产显然没有实现这个目标。
OPEC希望通过继续减产,以实现降低库存的目的。这是为什么减产后油价未涨,OPEC选择延长减产协议的原因。
沙特石油部长法利赫(Khalid al-Falih)表示,在2018年一季度,石油库存将降至过去5年的平均水平。但对于减产力度的扩大,OPEC表现出极为谨慎的态度,法力赫称OPEC成员国认为无需进一步增加减产规模。
OPEC大幅减产以提振油价的情况,恐怕将是很难出现的。延长减产协议9个月的决定,显露了OPEC打油价持久战的准备。
担忧
对于油价的未来,高盛集团则表现出了更为强烈的担忧。
高盛认为一旦OPEC减产协议到期,国际原油市场供应过剩问题将再现。在2018年下半年,原油市场将再次面临供应过剩的问题。
高盛认为关键的问题不在于减产,而在于各国产油能力的恢复。俄罗斯、OPEC、页岩油都有扩大产量的能力,而且页岩油已经在持续增产。
不参与减产的巴西、加拿大今年也在计划增产。5月24日,巴西国家石油公司称,在2017年的石油出口量将增加。
OPEC即便扩大减产力度,也很难改变当今全球各国石油产能“旺盛”的局面。这意味着在未来1~2年的时间内,恐怕很难看到国际油价有大起色。
“勒紧裤腰带过日子”,仍将是石油行业的主旋律。
当然这也并不意味着石油企业的彻底被动,目前已经有不少公司通过调整经营手段,逐步适应了当前的油价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