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01


北极星环保网讯:“一带一路”高峰论坛

在国际市场的开拓中,我国央企的基础设施建设能力已经享誉世界,具有海外市场的平台优势和项目经验,而环保企业可以利用专业上的技术优势和服务水平确保环评达标,两者在“走出去”中可以形成很好的结合,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扬长避短。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5月14日-15日在北京举行。5月1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倡议建立“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5月15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北京召开了关于建立“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高级别介绍会。

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会长、博天环境集团董事长赵笠钧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专访表示,“一带一路”将给环保业带来很多商机,是中国环保产业“走出去”的好机会。

据悉,博天环境在“一带一路”沿线的伊拉克、安哥拉、伊朗等国家取得过多个水处理项目,属于环保行业最早布局“一带一路”的先行者之一。


“一带一路”给环保产业带来很多商机

《21世纪》:“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将为中国环保企业带来哪些机遇?

赵笠钧:具体而言,东南亚一带将出现更多市政类的环保项目机会,中东地区有更多工业项目机会,而全球海水淡化等水资源替代方案的需求,也将形成未来重要的市场趋势。

“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将促进中东地区更多工业产业园的建立。而且,由于中东在石油、天然气资源上面的优势,将会是石油化工领域的重要市场,因此在高难度化工废水的处理、清洁回用和零排放等领域,将给环保企业带来更多机会。

在市政领域,沿线有不少国家存在城市水环境的市场需求,一方面,一些国家在市政污水方面尚未有系统性的建设,还存在明渠直排等现象;另一方面,随着经济发展,许多国家已将解决市政污水处理问题纳入工作重点,并逐步将市政污水处理领域对民营资本开放。

此外,由于气候、水资源有限及分布不均衡等条件的限制,很多国家纷纷寻找地表和地下水的替代方案,海水淡化和循环水需求在近几年突飞猛进的增长,也将会是未来市场的一个大趋势。

《21世纪》:从你的观察来看,“走出去”的过程中,中国环保企业在包括“一带一路”沿线在内的国外市场遇到了哪些问题?

赵笠钧:在“走出去”的过程中,面临诸多挑战。一方面,法律、项目标准、语言、文化等方面的差异等等,都是海外实施项目时的挑战。另一方面,复杂的国际环境、汇率变化等因素,也会造成项目在收益方面的风险。

尽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中亚和中东地区对环保的需求不小,但相关风险与不确定性也较大,目前中国环保产业在这些区域的布局较少。

博天环境的海外布局还属于起步阶段,目前遇到的挑战主要来自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环保政策和法律法规不够完善,很多国家政府办事效率低下,当地合作伙伴人员能力也不足,这也是环保企业“走出去”时面临的普遍问题。

建议环保企业与央企合作“抱团出海”

《21世纪》:中国环保企业采取什么样的“出海模式”比较好?

赵笠钧:中国环保企业具备不少“出海”的优势,比如在中国本土30年经济高速发展和环境治理的过程中,积累了包括在处理技术难度和项目规模等方面全球稀有的经验。同时,中国企业和许多欧美公司相比,依然具备较强的成本优势,包括采用大量的中国制造产品。其三是中国的资本优势,特别是“一带一路”倡议提供了良机。

但在走向国际时,也面临被误解和不受信任的问题,在品牌形象上的认同还有待增强。同时,环保企业通常规模较小。因此,在“走出去”的过程中,更适合采用与大型企业合作的“抱团出海”的模式。

通过抱团出海,可以形成优势互补,降低“走出去”的风险。在国际市场的开拓中,我国央企的基础设施建设能力已经享誉世界,具有海外市场的平台优势和项目经验,而环保企业可以利用专业上的技术优势和服务水平确保环评达标,两者在“走出去”中可以形成很好的结合,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扬长避短。

此外,在进一步国际化落地的过程中,“本土化”是另一个值得借鉴的经验。目前世界一流的国际化环保企业,在国际化的进程中都采用了本土化的策略,加强与当地政府和企业的合作,通过设立合资公司来进行市场拓展。

站在企业实现全球化的角度来看,“走出去”并不仅仅是在海外做项目,海外项目不只是将业务拓展到国外,而是要实现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因此,还需要在海外建立办公室,通过收并购等方式产生真正的协同效果,实现自身在垂直线上的成本协同、竞争力的提升。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