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01


北极星环保网讯:环保部调集了5600名环境执法人员,计划用一年的时间对京津冀及其周边的28个城市进行25轮督查。这样的执法力度在中国环境治理史上前所未有,目标却十分清晰,保卫蓝天。


最新的数据是,4月7日至5月19日,一个多月的时间内,督查组共检查了1.2万家企业,有8000多家企业存在环境问题,其中没有任何治污设施的“散乱污”企业3000家,甚至连北京市区内都有这样的问题企业群。

事实上,环保部每天都在更新问题清单,结论大同小异,问题企业占七成,其中1/3是“散乱污”。

这些数字也引发了诸多讨论:为什么检查的企业中,有近70%的都有问题;“长了牙”的最严环保法已经执行两年,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也进入收关之年,为什么居然还有大批没有任何手续和没有任何治理能力的“散乱污”企业潜伏在京津冀;为期一年的保卫战究竟能不能换来蓝天?

带着这些疑问,中国青年报记者独家专访环保部环境监察局局长田为勇,深入了解这轮蓝天与霾背后的博弈。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