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节能环保网讯:今年10月18日,京津冀豫多地启动重污染天气黄色预警,许多城市空气质量达到重度污染,还有的达到严重污染。专家认为,扬尘源是京津冀及周边城市本次大气污染的“主要元凶”之一,研究结果显示,扬尘源在城市大气颗粒物PM10中的年贡献率为14%~25%,而在重污染时段的贡献会更高。因此,在日常管理中,尤其是在重污染应急中,扬尘污染控制是重要的管控措施之一。
比如,北京市在发生重污染应急过程中,要求在常规作业基础上,对重点道路每日增加1次以上清扫保洁,减少道路扬尘污染;停止土石方、建筑拆除、混凝土浇筑、建筑垃圾和渣土运输等施工作业。
近年来,京津冀及周边区域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扬尘防控措施,比如,要求工地在日常作业中必须做到“5个100%”,否则一律停工,并对道路扬尘实行“以克论净”考核办法。“但地方政府还需提高认识,统一领导,明确责任,严密分工,利用环保部门的监测数据科学分析,形成住建、环卫、公安交管等部门齐抓共管的局面。控制方法和措施需要更及时,针对性更强,落实和监管更严格。”“千人计划”PM2.5特别防治小组的王奇锋博士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1 京津冀及周边扬尘污染特征明显
近两年的统计数据显示,京津冀扬尘污染控制效果明显,但仍处于高污染水平。
从PM10年均浓度看, 2015年1月~12月,京津冀13个城市的PM10浓度均劣于GB 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二级标准,平均超过二级标准0.89倍;北京市有75天劣于二级标准,天津市有91天,石家庄市有134天,廊坊市有126天。2016年1月~11月,京津冀13个城市的PM10浓度均劣于二级标准,平均超标0.6倍;北京市有48天劣于二级标准,天津市有52天,石家庄市有116天,廊坊市有51天。
基于上述现状,业内专家认为,中国大气污染治理并未进入瓶颈期,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控制由扬尘所造成的颗粒物污染,依然是改善我国城市空气质量的最有效手段之一。
要控制扬尘污染,首先需要了解其产生、活动和排放特征。扬尘污染主要指道路、建筑工地、堆场和裸地、工业生产等场所产生的粉尘颗粒物,在风等自然力和生产、搬运、交通等人为作用下进入空气中,对大气造成的污染。
从京津冀豫扬尘污染的来源情况来看,城市建设施工、裸露地面的大量存在以及城市周围生态环境的恶化,城市扬尘污染问题依然严峻。记者了解到,郑州市全市建筑工地共2603个,点多面广,带来一些疑难问题亟待解决。
从扬尘污染的季节特性看,京津冀地区,气候干燥少雨,冬春季多风,极易形成扬尘污染。另外,我国北方的沙尘暴,也会严重加剧京津冀大部分城市的扬尘污染。例如,春季的沙尘暴,使石家庄、保定、邢台等城市空气质量达到Ⅴ级严重污染水平。
城市扬尘可细化分为道路尘、建筑尘、机动车尾气尘、煤烟尘、土壤风沙尘等。根据北方典型城市PM10二重源解析的研究结果,道路尘、建筑尘、煤烟尘和土壤风沙尘为PM10的主要贡献源。“所以,在现阶段控制扬尘应把道路尘、建筑尘、煤烟尘和土壤风沙尘控制作为重点。”专家表示。
2 各地密集出台措施严控扬尘
为应对扬尘治理难题,国家制定了相关政策法规,各地政府也纷纷出台了相应的政策措施。
新修订的《大气污染防治法》做了详细规定:城市人民政府应当采取绿化责任制、加强建设施工管理、扩大地面铺装面积、控制渣土堆放和清洁运输等措施,提高人均占有绿地面积,减少市区裸露地面和地面尘土,防治城市扬尘污染;在城市市区进行建设施工或者从事其他产生扬尘污染活动的单位,必须按照当地环境保护的规定,采取防治扬尘污染的措施;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将城市扬尘污染的控制状况作为城市环境综合整治考核的依据之一。
这两年,各地建筑工地扬尘污染防治措施陆续出台。其中,河北省出台了建筑施工扬尘防治新15条标准,针对施工现场的围挡高度、道路硬化、裸露场地覆盖、洒水清扫抑尘制度等做了详细规定。比如,施工现场必须设置硬质围挡,严禁围挡不严或敞开式施工。城区主干道两侧的围挡高度不低于2.5米,一般路段高度不低于1.8米;遇有4级以上大风或重度污染天气时,必须采取扬尘应急措施,严禁土方开挖、土方回填、房屋拆除等作业。
延伸阅读:
重庆市多个城区开展建筑施工扬尘污染控制百日攻坚行动
河北省印发《煤场、料场、渣场扬尘污染控制技术规范》地方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