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01


北极星环保网讯:摘要:采用混凝气浮/水解酸化/好氧生化的组合工艺处理以分散染料为主的印染废水,工程运行结果表明:进水CODcr≤1200mg/L,SS≤200mg/L,色度≤400倍,处理后出水CODcr,≤200mg/L,SS≤30mg/L,色度≤20倍,达到《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4287-2012)及其修改单中的相关要求,同时达到当地环保要求50%的回用目标。

0前言

印染废水水质水量波动大,有机物污染浓度高、色度深,属于难处理工业废水。同时,印染行业废水排放居全国工业部门废水排放量第2位、污染物排放量第4位。因此,根据印染企业实际情况,合理优选废水处理工艺和设备,提升废水处理效果,实现部分废水回用,对缓解水资源短缺,实现印染行业绿色转型,具有重大的环境保护意义。

本试验以萧山某印染厂为例,介绍了混凝气浮-水解酸化-好氧生化的组合工艺处理印染废水的情况。该废水处理工程于2013年末启动,2014年8月开始设备安装,同年11月竣工,进入调试运行阶段,2015年5月正式运行。监测数据表明,该工程运行效果良好,出水达到《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4287—2012)及其修改单中规定的企业间接排放要求。同时,部分废水系统出水经预处理回用至印染车间重复使用,中水回用率达到萧山区环保要求的不低于50%。

1工程概况

萧山某印染厂主要从事涤纶染色加工,染料品种主要为分散染料和直接染料,另有少量混纺染料。车间主要生产设备有高温高压染色机39台,常压染色机17台,罐蒸机1台,预缩机1台,碱减量机1台,拉幅定形机6台及其他附属设备。该厂在正常生产加工过程中,废水排放量为3500~4500m3/d,其中含有少量碱减量工艺废水和罐蒸工艺废水。混合废水的可生化性较差、色度较深。为适应当地的环保要求,该企业对原有的污水处理设施进行了投资改造,拟提升废水处理效果,在废水回用率不低于50%的情况下,使废水外排稳定达标。设计进出水水质如表1所示,出水水质满足《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4287—2012)及其修改单中规定的企业间接排放要求。


2工艺设计

2.1工艺流程

由于印染企业碱减量工艺废水、罐蒸工艺废水水量较少,分流预处理难度大、成本高,故本工程不单独对其进行预处理,企业综合废水采用混凝气浮/厌氧水解/好氧生化为主体的组合工艺。废水处理工艺流程见图1。


2.2主要处理单元。

(1)调节池1座,尺寸为25m×12m×3m,有效水深2.5m;HRT(水力停留时间)=4.0h,为半地下式钢砼结构。调节池内设置液位浮球1套,用于控制调节池液位;设置离心泵2台及配套变频控制,1用1备,单台Q=262m3/h,H=38m,P=45kW,用于污水提升;设置穿孔曝气装置1套,防止调节池底部积泥;设置冷却塔1套,Q=250t/h,污水型,用于调节污水温度;设置电磁流量计1套,管径DN200,用于计量和监控污水处理流量。

(2)混凝气浮池(浅层气浮)1座,尺寸为Φ10m×0.65m,有效水深0.5m,HRT=12.5min,表面负荷2.4m3/m2˙h),地上式钢制结构。混凝过程中添加的混凝剂为PAC和PAM,其中PAC的投加量控制在800~1200mg/L,高分子的投加量控制在10~20mg/L;设置加药系统2套,用隔膜计量泵投加,2用2备,单台Q=500L/h,P=0.55kW。

(3)水解酸化2座,尺寸为6m×18.5m×7m,有效水深6.5m,HRT=7.7h,为半地上式钢砼结构。设置潜水搅拌机4台,型号为QJB4/12-620/3-480/S;设置组合填料,有效容积1110m3,有效高度5m。

(4)好氧池5座,尺寸为6m×18.5m×7m,有效水深6.5m,HRT=19.2h,为半地上式钢砼结构。设置可提升微孔曝气器310套,单套曝气量Q=4m3/h;设置罗茨风机2台,1用1备,单台Q=20.63m3/min,ΔP=68.6kPa,P=45kW。

(5)二沉池1座,尺寸为Φ18.6m×5m,有效水深4.5m,表面负荷0.7m3/(m2˙h),为半地上式钢砼结构。设置周边传动式刮泥撇渣机1台,P=2.2kW;设置污泥回流泵2台,1用1备,单台Q=125m3/h,H=11m,P=11kW。

(6)污泥处理系统包括2座污泥池,尺寸为3.9m×3.9m×3.5m,有效水深3m,半地上式钢砼结构。设置柱塞泵2台,单台Q=40m3/h,P=30kW;设置隔膜式板框压滤机一套,压滤面积400m2。

3工程处理效果及分析

工艺系统分为前端物化系统和后段生化系统,调试的重点是培养及驯化适应印染废水的微生物。项目于2015年1月下旬完成调试工作,污水站正常运行至今,出水水质稳定并优于设计要求。

调试共分为以下三个阶段:单机调试阶段、活性污泥培养及驯化阶段、启动中水回用维持系统稳定阶段。活性污泥培养驯化成熟至调试完成期间,每天同步监测调节池、浅层气浮、水解酸化池、二沉池出水的pH值、CODCr、SS、色度和电导率等水质指标,其平均值如表2所示。对这期间各个处理单元的CODCr的监测情况,如图2所示。其中2014年12月17日至调试完成期间启动简单回用,回用率控制在50%。


由表2可见,混凝气浮-水解酸化-好氧生化工艺的实际运行效果达到了设计初期的要求,出水各项指标均能达标。此外,表2混凝气浮段CODCr及色度数据表明,以分散染料染色为主的印染废水物化效果极佳,COD去除效果可达50%以上,物化脱色效果可达75%以上。表2生化段CODCr及色度数据表明,生化系统对印染废水的CODCr去除及脱色均有较好的表现。另外,对比回用前后各个处理单元的CODCr、电导率及色度数据,发现印染企业开始使用中水回用后,CODCr、电导率及色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证明可溶性难降解污染简单回用后导致污染物在系统中累积升高。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