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节能环保网讯:从2016年起地级及以上城市和部分有条件的县级单位需定期发布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信息,其中前者需每月一公开,后者需一季度一公开。
广州绿网环境保护服务中心(以下简称“绿网”)对31个省级环保部门(不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香港、澳门、台湾)的水源水质公开情况进行了观察,形成了《2016年全国饮用水水源水质观察报告》 。
通过观察分析,绿网发现:
12016年仅有7个省(区、市)未发生过饮用水水源水质超标
216处水源全年12个月连续超标
3地下水水源超标比例明显高于地表水
4内蒙古、黑龙江和浙江地区水源污染相对严重
5年内发生多起突发水污染事件,带来重大饮用水安全风险
公开状况:犹抱琵琶半遮面
大部分省级环保部门均按要求在其网站上定期公开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信息。但是,也有一些省份的信息公开工作有较大的完善空间。其中湖南、河北、西藏、江西、浙江等省缺了好几个月的水质报告。而在各省公开方式都差不多的情况下,新疆、江西的报告完全没有附表,云南省全年的文件也有一半失效。
全国总体水质状况
2016年度,全国共公开1333处饮用水水源地的水质状况,其中有98处出现过水质超标的情况,占比7.35%。这98处水源地分布在24个省(区、市)。换言之,仅7个省(区、市)在2016年未发生过水源地水质超标,它们是北京、西藏、青海、重庆、江西、海南和新疆(此次只查询到西藏和新疆的个别月份数据)。

↑↑水质超标饮用水水源地个数排名
全国各地饮用水水源水质一言不合就超标,黑龙江、内蒙古和浙江三省的超标水源地个数名列三甲。很多水源地在一年中多次超标,如果按累计超标次数排名的话,前三名变成了内蒙古、黑龙江和辽宁。
延伸阅读:
饮用水污染信息亟待深度公开 24省份98处超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