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节能环保网讯:快两年以前,我写过一篇关于在雾霾天如何保护我们的孩子的文章《雾霾之下,怎样保护我们的孩子?》。
两周前这篇文章重发,点击量破十万,有些唏嘘和感慨。
当时我刚从美国回来不久,对雾霾的问题非常敏感。
在我这篇文章写出来的时候,我生活的那个二线城市, 大部分人还对这个问题不以为然,觉得雾霾是可以通过训练自己的免疫系统去适应的一种“自然现象”。我戴着N95口罩,把孩子关在屋里,都是被人侧目的行为,免不了成了“大惊小怪的假外国人”。
昨天我当时的一个朋友发微信问我:“应该给孩子买什么牌子的净化器?我现在相信你的话了,因为孩子咳嗽非常厉害。”
最近各方对雾霾的报道铺天盖地,也有更多的科学数据表明,雾霾确实对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居民的健康产生了非常不利的影响。有人预测在未来五年之内,以北京为中心的京津冀地区,肺癌的发病率将会迎来井喷。
有不少北京的朋友跟我说,我们想放弃北京了,趁孩子还小搬走,一旦上学更动不了。这不是一句玩笑,具有行动力的朋友真的已经在践行了。
但恰恰是在这个大众对雾霾的危害越来越恐慌,对政府的监管无能越来越愤慨的时候,我却产生了一些不太“入流”的想法。
这和我当年在环保系统工作的经历有关,也和我开始做教育之后新的思考有关,当然也和这个时代的迅猛变化有关。
我想说的主要观点是:我们真的都只是受害者吗?
1
知易行难
比起抱怨,努力更值得尊重
前两天我看到了一篇文章,介绍一部刚刚获奖的纪录片《Plastic China》。
这部影片用三年的时间追踪了从美国运来的各种垃圾,是怎样在中国沿海的一些贫困的村镇里面,被全无保护措施的村民手工分拣,然后作为原材料运送到工厂,最后变成我们每天喝的饮料的包装瓶的过程。
在这个故事里有拿污染过的注射器喝水的儿童,有为每月2000块的收入不要命的父母,有饱受疾病折磨的村民。
延伸阅读:
关于雾霾你需要要知道的10个真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