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节能环保网讯:全文要点总结:
土壤污染具有隐蔽性、多样性;修复难度大、成本高,是非标产品。
全国污染超标率16.1%,涉及城市场地、耕地、矿山
政府投资环保的动力包括:1)维稳;2)通过资源化创造经济价值;3)协同效应促进产业升级。土壤修复三点都不符合,对政府没吸引力。
土壤修复市场崛起是因为:1)污染已到非常严重的地步;2)顶层设计支持+细则持续落地,特别地方“小土十条”;3)城市工业污染场地的土地增值模式带动的付费能力提升4) 市场到了临界点,且高耗能行业(如钢厂)去产能释放了一些订单;
注意政策的轻重缓急,分阶段修复,来判断市场的体量和释放进度,并避免高估标的。
最怕政策过于原则,缺乏可操作性。配套政策完全落地或需一年以上,等待配套性政策陆续落地。
土壤修复的政府资金落实问题难言乐观,地方政府的长期支付能力有限。
土壤修复技术的关键指标在于修复效果、成本、周期。原位技术是趋势。
土壤修复资金来源不够明确,土壤修复不产生可资源化的副产品,无法补贴整个环节的经济效益。城市场地靠土地增值解决资金,比较有前途;耕地靠政府补贴,所以尽量低成本治理。矿山靠政府补贴,所以偏重要流域治理。
产业链包括检测、评估、药剂、设备、工程。当前标的主要从事修复工程类业务,另有少数标的从事场地调查和风险评估业务
注意城市工业污染场地 vs 耕地 vs 矿区 的区别,城市场地项目更急+资金到位性强;耕地表明量大,实际资金到位难;矿山仅重点流域会得到关注,实际资金到位难;
市场结构分散,集中度不高
选择标的:1)关注核心技术优势的“大而全”类标的;2)人比专利更重要,重视技术团队持续研发和整合应用能力;3)重点关注发达地区项目拓展能力,关注在重点一、二线城市具备较强市场开拓能力的企业
行业趋势:1)土壤修复本身的经济效益有限,“小而美”的公司发展逻辑在长期尺度下自洽难度较大;2)细分或局部领域具备先发优势的修复企业,短期能跑赢市场,长期相对优势有逐步被蚕食的风险。
市场已经到了爆发临界点。2016年市场合同约50亿元,预测2017年约80-100亿元
第一章 行业概况
一、基本概念
土壤污染指人类生产、生活产生的废气、废水和固体废物向土壤系统排放后,当数量超过土壤自净能力时,会破坏土壤成分结构的平衡和土壤功能,出现危害动植物和人体健康的现象。
根据类型不同,分为城市场地、耕地、矿山污染三个类别。
根据成分不同,分为无机物和有机物污染。无机物污染包括酸、碱、重金属以及砷、硒等非金属化合物造成的污染;有机物污染包括农药、酚类、氰化物、石油、有机溶剂、合成洗涤剂等造成的污染。
延伸阅读:
环保行业市场报告:工业污染场地土壤修复市场空间逐渐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