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01


北极星节能环保网讯:导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四次会议上强调,要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这关系到13亿多人生活环境的改善。监利朱河镇李沟村,是湖北省最早自行推进垃圾分类的村子,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常纪文和他的朋友自筹资金给村里置办了分类垃圾桶和宣传牌。新年伊始,听常纪文讲述他的乡村实践,从中可见这位学者的治学态度,对家乡、对事业的热爱和对社会的责任感。

“春节回乡,发现村里垃圾分类开始全面铺开,房前屋后比以前干净多了,河道里淤积的垃圾全被清走,村里环境整洁多了!”

丁酉年的立春日,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一间面积不大却整洁明亮的办公室里,常纪文,这位国务院智库专家,向中国固废网讲述了他的回乡见闻和他的垃圾分类乡村实践。

520个垃圾桶 耳目一新的李沟村



李沟村的房前屋后 常纪文/供图

“给老家买垃圾桶、树立宣传牌,发起垃圾分类收集,出于爱家的情感,只是想为老家做点事情。”常纪文说,他从小生长在湖北监利朱河镇的李沟村,是这方水土养育了他。

520个分类垃圾桶,是常纪文去年5月到浙江金华的农村调研之后,给乡亲送去的礼物。李沟村,位于江汉平原南端、洞庭湖北面,河渠密布,是名符其实的水乡。但村里卫生脏乱差,村民习惯将垃圾往河边倒,白色垃圾随处可见。常纪文说:“金华金东区的农村,大街小巷干净得很,房前屋后看不到一丁点垃圾。看到人家的村子越来越漂亮,你的村子越来越脏,你会感到自责。”这种对比,刺痛了他。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国家大力推行生态文明建设。常纪文到江苏、浙江、福建、上海等地的农村考察,东部地区的很多农村都在推行“美丽乡村”建设,从垃圾分类起步,环境整洁。“我是从农村出来的,看了以后很是羡慕。”他说,浙江金华金东农村的发展模式,给了他很大启发。

监利县朱河镇已经开始了农村垃圾收集转运工作,有专门清扫和运输垃圾的人,因此金东简单易懂的垃圾分类模式,完全可以在李沟村推广起来。他立即与生产分类垃圾桶的厂商取得了联系,自筹资金近5万元,购买了520个分类垃圾桶,直接寄到了村里。

“我希望,乡亲们的环保意识可以从小小垃圾桶开始逐步改变,让我们的家乡越来越美。”常纪文说,他的举动,引起了村长、村支书的重视。

近2000村民,大大小小约500户人家,每户都领到了一套组合式的分类垃圾桶:并列的两只桶,绿色的桶身上标注着“可腐烂”的字样,灰色桶身上标注着“不可腐烂”。这样区分垃圾,就算分不清“可回收”“不可回收”的概念,村民也容易理解。为防垃圾桶丢失,村里还在桶身上喷写了“李沟村”的字样,并从1到520进行了编号。



常纪文(左一)和村民们聊天,发现村民有了初步的垃圾分类意识。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