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30


北极星节能环保网讯:原则:

一是源头和过程控制;

二是末端治理;

三是资源能源综合利用;

四是加强运行管理与监测监管。

主要体现:

一是引导制糖工业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可持续发展;

二是推动制糖企业技术升级改造,提高污染防治技术水平;

三是鼓励创新,积极引领制糖工业未来污染防治技术的发展方向。

亮点:

一是更好地适应了制糖工业的发展要求;

二是为国家新的环保政策和法规的贯彻执行提供了有力支持;

三是全方位、科学系统地提出了制糖工业污染防治技术路线;

四是引领未来制糖工业污染防治技术的发展方向。

为防治环境污染,保障生态安全和人体健康,促进制糖工业生产工艺和污染防治技术进步,环境保护部近日发布了《制糖工业污染防治技术政策》。日前,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有关负责人就这一技术政策的相关问题及如何理解、贯彻这一技术政策,接受了本报记者采访。

记者:制糖工业污染防治应遵循哪些原则?

答:技术政策根据制糖工业污染的特点,遵循源头和过程控制与末端治理相结合、综合利用与无害化处置相结合的原则,采用先进、成熟的污染防治技术,减少废气排放,提倡废水分类收集、分质处理、循环利用,提高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水平,促进能源回收利用,加强环境风险防范。

原则一:源头和过程控制

在原料进入生产过程前减少污染产生。采用低碳低硫、糖浆上浮等先进的生产工艺技术,减少硫磺、磷酸使用量。推广使用高效、节能、节水设备,如无滤布真空吸滤机、全自动隔膜压滤机、高效捕汁器、板式换热器、喷雾真空冷凝器、变频离心机、蒸汽机械压缩机等,减少生产过程的能耗、物耗和水耗。应用喷射式自控燃硫炉、汽化旋风低温燃硫炉等高效燃硫设备,保证生产安全卫生。推广全自动连续煮糖技术,安装自动控制系统对制糖生产过程进行优化控制,全面提高自动化水平,实现生产工况均衡稳定。

原则二:末端治理

制糖企业应通过末端治理保证污染物的稳定达标排放。工业锅炉的末端治理应遵循锅炉大气污染防治的一般方法,减少颗粒物、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设置蔗渣输送、堆放的防尘设施,有效抑制蔗渣扬尘。生产废水分类收集后,应分别建立甜菜流送洗涤水循环系统、冷凝器冷凝水闭合循环系统、汽轮机冷却水循环系统、锅炉冲灰水循环系统及其他废水循环系统,提高废水循环利用率;回收利用甜菜制糖压粕水以及加热器、蒸发罐、煮糖罐的清洗用水,减少新鲜水量及外排水量;综合废水处理则采用生化处理为主、物化处理为辅的工艺技术路线。鼓励采用低噪声设备,对噪声大的设备,采取消音、隔音措施,保证噪声排放符合国家标准,为员工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末端治理的同时也要采取有效措施预防二次污染。碳酸法滤泥应妥善贮存,安全处置,鼓励发展更为经济有效的回收利用方法;拥有糖蜜酒精、蔗渣制浆造纸车间(或分厂)的制糖企业,其产生的废水、废气、废渣应按照行业相应的标准要求进行处理,防止二次污染;糖蜜罐区周围,应采取环境风险防范措施,设立围堰、截污沟等;蔗渣堆场地面应采取排水、硬化防渗措施,避免地下水污染及发霉腐烂产生恶臭气体。

延伸阅读:

环保部发布《制糖工业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的公告(全文)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